4月25日晚8時許,武漢市江岸區黎黃陂路上,華燈璀璨,夜色迷人。
復古的歐式建筑在霓虹燈的映照下更顯風情,甜品、餐飲、咖啡等各式店鋪鱗次櫛比,幾位網絡大V在路邊直播,熙攘的游人或在網紅地標前拍照打卡,或在路邊茶飲店圍爐煮茶。
雖處鬧市,這里的時光仿佛慢了下來,有著一種特別的閑適與安逸。
這條“慢生活”街區上,有一支“橙色護衛隊”日夜奔忙。他們是負責黎黃陂路清掃保潔工作的江岸區環衛清掃一公司黎黃陂路班組的環衛工們。每天凌晨4時到夜間11時,他們在路面清掃、日常保潔、垃圾收運等崗位上從不停歇,用辛勤勞動守護著這條路的街凈巷潔。
調整作業時間盡量不擾民
今年3月的一天,清晨6時許,黎黃陂路環衛班組“片長”劉佳和工友們正在例行開展晨間保潔。劉佳在這條路上工作了近10年,她和這里的居民、店家成了“老熟人”,見面時經常寒暄幾句。
“早啊,李爹爹,今天這么早就出來遛彎??!”劉佳打招呼說。
“哎呀,年紀大啦,睡眠不好?!崩畹卮?,“每天早上四五點就醒了,你們清垃圾的聲音,我都聽得一清二楚呢?!?/p>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爹爹的話讓劉佳心中一動。晨間保潔每天凌晨4時開始,按照既定作業模式,在對路面進行全面清掃的同時,還有小型沖洗設備沖洗路面、垃圾清運車運走夜間殘余垃圾。這些作業的聲音并不大,大多數還在熟睡的人們不會注意到它,但在黎黃陂路這種路面緊鄰著住宅的老城區街巷里,特別是對于睡眠較淺的老年人來說,可能帶來一些噪音干擾。
和李爹爹聊天后,劉佳便開始留心,在和附近居民、商戶閑聊時,她會主動問他們對環衛工作的意見。就這么一個月聊下來,她收集到不少建議。比如,不少商戶提出,隨著天氣轉暖,打烊時間也有所推遲,但環衛清掃保潔工作到夜里10時結束,剩余的垃圾只能留到第二天再清理,影響了環境。
劉佳將這些建議向清掃一公司反映,引起公司的高度重視。經過研究,公司對黎黃陂路作業時間進行了優化調整:晨間保潔時,盡量以聲音較小的清掃、擦拭等作業為主,聲音較大的沖洗、清運環節則推遲到6時之后開展,同時加快作業進度,確保在7時之前完成,不影響居民早間出行;夜間保潔作業時間延后至11時,待商戶打烊之后再收工,確保垃圾能夠及時清理不過夜。
實行訂單式垃圾收運服務
“胡師傅,我店里垃圾快滿了,麻煩你們提前來清一下?!币惶煜挛?時許,正在某餐飲商家收集垃圾的胡正友,微信收到另一家茶飲店的“下單”信息。
“收到,馬上來?!焙鸦貜?。他立即駕駛小型收運車上門,將茶飲店內垃圾處置完畢?!袄瘓蟆苯獬?,店家高興地給胡師傅點贊。
這是黎黃陂路環衛班組為服務商戶想出的訂單式收運服務。
黎黃陂路上餐飲商戶眾多,每天產生的垃圾數以噸計。餐廚垃圾體量大、油污多、易腐壞,如何收集處置,不僅困擾著商家,也一度困擾著這群環衛工們。
為破解黎黃陂路垃圾收運難題,前期,江岸區城管、環衛經過多方調研,在相鄰的珞珈山街建了一座新型環保垃圾屋,作為附近的垃圾集中清運處。垃圾屋配備除臭、消毒、清洗等功能,解決了露天垃圾容器滿溢、外漏、異味擾民等問題。
但商戶向垃圾屋投放垃圾時,垃圾中的油污、臟水等還是免不了滴落在路面,久而久之,垃圾屋附近地面泛起一層黑色油污,既影響美觀,又因打滑給行人帶來安全隱患。
如何打通垃圾清運“最后一公里”,讓垃圾在商戶和垃圾屋之間無縫銜接?胡正友和工友們決定“主動上前一步”。他們根據商戶的經營時間、所在地段,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出一條巡回收運路線,和沿線商戶定好時間,每天定時上門收集垃圾。遇到垃圾較多時,店家還可臨時聯系胡正友上門幫助清理。這樣,垃圾“出店就上車”,最大程度避免了“拖泥帶水”。
同時,胡正友和工友們還借鑒夜市攤點鋪設防油墊的做法,在每晚大型垃圾車對全街垃圾進行集中清運時,在收運車和垃圾桶下墊一塊彩條油布,以隔絕垃圾與路面接觸。
一個小改進,效果大不同。悅興小廚店員張女士說:“以前每次丟垃圾,我總擔心腳底打滑摔倒?,F在不用怕了,路面也更加干凈美觀了?!?/p>
自我“找茬”讓環境更潔凈
“珞珈山幼兒園門前路面有垃圾未及時清掃,請迅速處置?!薄笆盏??!薄?/p>
每天晚上,黎黃陂路班組的微信工作群中,不時出現這樣的提示信息。
夜間是環衛工作的重點時段。今年3月起,江岸區環衛成立7個夜查小組,對轄區路面不潔、容器滿溢、垃圾清運不及時等各類環境衛生問題進行全覆蓋、不間斷巡查,對發現的問題現場轉辦處置。夜生活頗為豐富的黎黃陂路,是夜查小組的重點巡查點位之一。
“通過巡查,我們發現了不少以前未注意到的工作短板?!苯秴^城管環衛科負責人陳思介紹。隨著天氣轉暖,黎黃陂路上夜間游人漸多,原有的保潔力量逐漸難以滿足需求。為此,他們將垃圾收運頻次由原來的每天2次提高到4次;路面和垃圾容器的清洗在原有的高壓清洗車每天固定清洗2次的基礎上,增加三輪小型電動車在附近待命,一旦發現問題隨時清洗,時刻做到路凈桶潔。
同時,今年4月,江岸區環衛對作業裝備進行了全面升級。環衛工們身穿整齊劃一的橙色制服和閃光背心,駕駛著嶄新的電動三輪保潔車,車上配置了夜間作業警示大燈,在保障夜間作業安全的同時,也吸引了游人的目光。
“沒想到這條街上的環衛工這么有范兒?!苯饔慰蛷埮扛锌?。
當游客們的相機鏡頭不時對準環衛工們,這些黎黃陂路的護衛者,也成為街上的一道別樣風景。(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盧成漢 通訊員 馮夏雪)